人耳可分為外耳、中耳、內耳。外耳即耳廓與外耳道直接同外界相通,中耳借助連接鼻咽部和中耳鼓室的咽鼓管也與外界相通,內耳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。當外耳道和中耳發生病變會直接引起不同程度的耳悶、耳鳴、耳痛、眩暈和聽力下降,只不過這個聽力下降多是由于聲音在耳內的傳導異常引發,我們稱之為傳導性耳聾。外耳道的病變多見于耵聹栓塞、外耳道炎、外耳道異物、外耳道良惡性腫瘤等,這些病變用肉眼即可觀察的到。在這里友情提示:外耳道炎十有八九都是習慣性挖耳造成的,這是典型的作死型。
另一與外界相通的管道則是咽鼓管,它可不是一個普通的管道,有人稱之為密道,有上下兩個開口,一個是鼓室口在中耳腔,另一個是咽口在鼻咽部,從鼓室口進入,這里的通道主要由骨構成,通道是斜著向下的,并逐漸變細,到了峽部內徑僅一兩毫米,這是最窄的地方了。再接著往前,逐漸開闊,“建材"也改為以軟骨為主了。通道的盡頭就是鼻咽部。鼓室口與咽口高度差可達15-25毫米,這樣可以防止鼻咽部的液體“逆流而上"進入中耳,阻止鼻咽部異物、細菌、病毒等感染病灶進入鼓室腔,又可把鼓室中的分泌物排出到鼻咽部。骨部的鼓室口始終開放著,軟骨部構成管的內2/3段,其前壁上方、后壁、頂壁均為軟骨壁,而前壁下方則為纖維軟組織壁,具有“單向活瓣"作用。咽口可縮小可擴大,由一組肌肉把守著,平時是關閉狀態,當吞咽、打哈欠、唱歌或用力擤鼻涕時才打開,用于調節中耳腔壓力與外界大氣保持平衡,也就是一個大氣壓哦,才能使鼓膜及圓窗膜處于最佳振動位置,獲得正常聽力。平衡鼓室內外壓差可采取主動或被動方法。所謂“主動方法",就是靠肌肉收縮,將管的“活瓣"拉開,當我們吞咽、打噴嚏或呵欠,個別人活動下頜關節或卷舌時,腭帆張肌在咽上縮肌等有關肌群輔助下收縮軟腭拉開“活瓣",開放咽口。其中以吞咽動作最為有效,在飛行中常須利用?!氨粍娱_管法"即有捏鼻鼓氣法、吞咽吹張法和導管吹張法等。當上呼吸道感染、過敏性鼻炎、鼻竇炎發作時引起咽鼓管咽口粘膜水腫或分泌物,或是鼻咽部腫瘤(鼻咽纖維血管瘤、鼻咽癌等)都會引起咽鼓管咽口不能正常開放,這時就會出現耳悶堵、耳鳴、耳痛和聽力下降,有時也會出現眩暈不適。